植物保护学专业创建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建校初期的1936年,当年招收本科生,1960年招收研究生,1998年获批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农药学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2年植物病理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植保资源利用和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是学院具有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80年的努力,学院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植物免疫学、真菌学、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昆虫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昆虫生理与生化、昆虫生态与害虫治理、资源昆虫利用与保护生物学、农药化学、农药毒理学、昆虫植保资源、微生物资源、植物源农药、植物病害治理生态工程和农田害虫治理生态工程等15个研究生培养方向,招收硕士、博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
植物保护一级学位授权点现有专职教师10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1人(含外聘博导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青2人、优青获得者2人,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人才队伍结构合理,45 岁以下的教师 57 人,占到 64%。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超过8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占 70%。学院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及111创新引智团队各一支,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等省级教学团队3支。
现有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985”工程“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与生物源农药创新”科技创新平台等15个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科研支撑平台;有1个生物源农药中试基地及11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有全亚洲规模最大,集科学研究、标本收藏、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基地--昆虫博物馆,其中收藏昆虫标本120多万号,植物真菌病害标本5万多号。
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陕西省昆虫学会、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均挂靠在植物保护学院,学院凝聚了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大部分骨干人才。
2012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0余项,获批经费1.18亿元;承担省部级、公益类行业专项及其他科研项目200余项,获批经费1亿余元。在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与控制、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真菌分类、蝶类和同翅目昆虫系统分类、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蚜传病毒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作用机理及作用靶标、天然产物农药毒理学、植物源农药研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Cell》、《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千篇,其中被SCI收录近600余篇,荣获省部级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和国家发明专利。
学院80年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以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教授、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著名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研究员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人才6000余人。
近五年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研究生662人,其中博士154人,硕士508人。随着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加快,学院招收研究生规模呈显著递增趋势,2014年招收研究生规模首次超过招收本科生规模,迄今共招收研究生9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38人,硕士研究生676人,留学博士研究生29人,留学硕士研究生10人(另有进修生1人)。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57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外国留学生31人。